【睿星享】有一種成長叫“分離焦慮”,正確應對,和寶貝一起成長~
作者:amy 日期:2018-05-09 來源:睿星貝貝早教中心 關注:931
有一種成長叫“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伴隨人一生的,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焦慮水平、神經發展水平,對分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在最初的分離中,父母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孩子有機會去發展獨立感,拓展與外部世界的連接。
孩子新入托,家長的態度、方式方法決定了孩子的適應快慢。因此建議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讓孩子提前了解新環境:入托前,家長在與孩子交談時要多提新環境與老師,讓孩子了解到里面有好多小伙伴可以在一起玩,還有好多很好玩的玩具,老師還會教給好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讓孩子提前對新環境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才能減少孩子在心理上的壓力。

和孩子做分離練習:在家里的時候,經常做一些分離練習,先從遮臉躲貓貓開始,再逐漸玩消失的躲貓貓,開心地和孩子一起玩,最后再練習短暫分離,逐漸增加分離時間。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自己吃飯,鼓勵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自主入睡。入托前一段時間調整好孩子的生物鐘,作息時間盡量與新環境要求一致。

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處于入托適應期時,家長需要在家里比平時更多地陪伴孩子。面對孩子分離時的哭鬧,家長不要過多擔憂,更不要去威逼利誘孩子,也不要總是試探性地問孩子是否愿意去。對于孩子入托時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如摔倒、磕碰等,家長要以平常心待之。對于孩子告狀,家長要往正確方向引導。切忌拿老師嚇唬孩子,家長要維護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可親形象。
分離焦慮,家長更要放松自己:剛入托孩子都有個適應期,特別是前幾天里,情緒會有反復,開始因好奇新鮮而感到興奮/高興,而后隨著對新環境新鮮感的喪失,情緒開始步入回落期。這非常正常,家長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并做到同時放松自己,相信孩子,相信我們。其實有時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長更具有分離焦慮。此外,家長一旦決定送孩子入托,就不要輕易改變這個決定。孩子的適應期一般為3—15天,最長不過1個月。

簡短、愉快地和孩子告別:將孩子交于老師后與孩子再見后就可以離開,如果孩子有哭鬧,可以蹲下來安慰孩子(擁抱、親吻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只是暫時性離開自己而絕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很想擺脫自己。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了,非得陪著孩子,想等孩子慢慢習慣了、不哭了才離開。這樣做的結果恰恰相反,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說到做到、按時接送:告訴孩子你什么時候走,什么時候會回來。 一定要跟孩子告別,不要溜走。愉快地和孩子告別,告訴他你什么時候會來接他(不要說時間,說事件,比如,等睡了午覺媽媽就來接你。),并且如約去接他,這樣做有助于建立信任。
無特殊原因,堅持持續送孩子入托: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環境的生活。故建議家長無特殊原因,一定要堅持持續送孩子入托。持續努力,用許多許多愛和正面的反饋,保護孩子的自我和自尊。

人的一生都是在與分離作斗爭,從分離中建立自我,從分離中獨立出來,從分離中與世界連接。分離焦慮并不可怕,學會面對分離,幫助孩子和自己在分離中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垜_《目送》
【加盟熱線】400—088—8050 李老師: 18988661990 范老師:19928214444 誠招全國各省、市加盟合作代理商!
